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
2023年12月,内蒙古康巴什区成功申报成为教育部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在实践探索中,康巴什区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保育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一、优化他评:从“找问题”到“促发展”
康巴什区率先对传统的他评方式进行优化,充分发挥他评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康巴什区依据《评估指南》《幼儿园督导评估办法》,经过调研、讨论和实践,出台了《康巴什区幼儿园发展性督导评估工作方案》和《督导评估指标》,大幅精简督导指标,重建督导方式,从“重资料、重形式”转变为“重日常、重现场”,引导幼儿园回归教育本质,关注教育现场。
在教师评价方面,康巴什区将保教实践能力作为核心指标,出台《康巴什区教师减负“康十条”》和《校外事务进校园黑白名单》,减少事务性工作、案头工作、非必要会议和迎检等事项,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回归教育,观察和一对一倾听幼儿,关注幼儿成长。不仅减轻了园所和教师的负担,更让教育回归初心。
康巴什区还注重发现幼儿园的个性优势,以项目推动发展。评价不再是简单地分出高低档次,而是以同理心与幼儿园站在一起,发现闪光点,共同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督导评价人员带着赏识的心态,用放大镜查找幼儿园的优势和亮点,让幼儿园在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正向循环中,不断提升保教质量。康巴什区坚持督导评估不给幼儿园排名,而是采用年初立项、过程评估、年终评选的方式,持续对幼儿园项目进行奖励,形成每个幼儿园的发展优势,克服办园的功利、浮躁和攀比现象。
二、强化自评:赋能自主发展与反思改进
康巴什区全力推进园所自评,促进园所主动反思和改进。过去,幼儿园评价多为自上而下的统一安排,园长们的自主发展能力不足。如今,康巴什区将统一的指令性评价指标改为支持的、自主的发展指标,给予幼儿园最大的发展自主权和自信。
康巴什区以园所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自评,作为支持园所自主发展、给园所放权减负的核心抓手。每一轮三年规划都经过“幼儿园全员参与拟定—接受专家答辩—园长研修讨论—幼儿园自主评估和反思改进”等环节,实现“问题自己提、目标自己定、内容自己选、措施自己找、效果自己评”。逐渐形成了“不比同行,比自己;不比名次,比成长”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幼儿园的自主发展动力。
同时,康巴什区提出运用“负面清单”排查保教过程中的禁止或限制行为。从显性的环境材料负面清单,到隐性的保教行为负面清单,再到影响保教质量的管理、安全、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园长通过自评反思实践,形成平等对话和协商、主动倾听每一位教师的新常态。行政后勤人员开展基于本岗的常态化自评,教师通过班级微教研,每日回溯性自评反思当下环境材料、互动方式是否支持幼儿探究,并及时调整活动安排和支持策略。这种全员参与的自评反思机制,不断改进保教质量,合力抬升教育底部。
三、注重过程:支持园所提升常态质量
康巴什区注重过程和内涵评估,力图扭转功利主义倾向。过去,年末集中督导难以发现真实情况,甚至可能带来评估结果失真。如今,学前行政、教研员深入幼儿园,全年常态化入园跟班和随机指导,实现了过程性入园观察全覆盖。跟班完毕召集园长、班级教师集中反馈,撰写保教过程性质量分析报告,一起发现保教实践中的亮点和问题,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幼儿园及时改进。针对教师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教研员除了现场提出建议,还就相关话题撰写专业文章,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宣传效果。
保教试验区建设以来,康巴什区评价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未来,康巴什区将继续深化学前教育评价改革,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探索更多创新举措,为学前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幼儿的幸福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