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旗区教育体育局,市直属各学校:
近期自治区范围内发生鼠疫病例,为进一步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及食品安全工作,及早做好鼠疫预防工作,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现就做好鼠疫预防工作提出如下预防知识及工作要求,并将《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学习传染病防控及食品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内教体函〔2019〕40号)随文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全力保障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
一、鼠疫预防知识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如老鼠、旱獭、狐狸、兔子等之间流行,偶尔也会在人与人之间流行。内蒙古自治区属于鼠疫历史自然疫源地,有蒙古旱獭、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布氏田鼠四型疫源地,分布在57个旗县,总面积达33.7万平方公里。虽然疫源地类型多、面积广,但在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防控下,极少发生人间鼠疫病例。此前发生的1例人间鼠疫病例是在2004年,距今已有15年时间。
(一)鼠疫的传染源
主要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蒙古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布氏田鼠等。
(二)鼠疫的传播途径
鼠疫主要通过病媒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跳蚤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动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接触传播是指人在宰杀、剥皮及食肉时接触染疫动物,或接触鼠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时,病菌通过皮肤表面伤口或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此外,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时释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飞沫而短时间悬浮于空气中,此时他人吸入也可造成感染。
(三)易感人群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员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机会高于一般人群。
(四)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部位和病理变化的不同,可将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等,其他类型鼠疫如皮肤鼠疫、肠鼠疫、眼鼠疫等型比较少见。
1.腺鼠疫
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畏寒、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多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多为单侧,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
2.肺鼠疫
临床表现主要是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3.败血型鼠疫
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寒颤、神志不清、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
(五)鼠疫的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做好各种传染病包括鼠疫防护最有效的措施。就目前而言,公众无须采取特殊的个人防护措施,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尽量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去医疗机构就诊或个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佩戴口罩等。
2.若怀疑自己与病例有过接触,可以进行自我观察,持续2周自测体温;或向当地疾控部门主动申报,取得专业指导,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淋巴结疼痛、咯血或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3.外出旅游时尽量减少和野生动物接触,不逗玩健康状况不明的旱獭,不私自捕猎、剥食、携带疫源动物,同时做好防蚤叮咬措施,通过使用驱避剂、减少躯体暴露,避免被蚤叮咬。
4.野外工作人员,要提高鼠疫防范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二、鼠疫预防工作要求
(一)严禁家长带中小学生、幼儿赴鼠疫疫源地区游玩。尽量不要让中小学生、幼儿接触猫狗等易感动物,这些动物有可能被携带鼠疫菌株的跳蚤叮咬过。
(二)学生、家长及教职工不要吃野鸡、野兔、野鸭等野生动物。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尤其要把好食堂食材关,严禁野生动物食品进入学校。
(三)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不得接待疫源地来访及考察交流活动。
(四)如果发现有发烧、咳嗽、浑身无力、咳血、淋巴结肿大等现象的学生或老师,请马上送到医院接受检查。
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要切实做好鼠疫预防工作,及时以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向广大学生家长做好传染病防控知识普及和鼠疫预防工作宣传,确保每一位学生、家长及教职工知晓,真正提高防范意识。
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
2019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