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以“八大行动”深化美育改革。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积极响应,在“美好教育”品牌引领下,结合地区实际创新实践,不断完善美育工作体系,全力打造“制度有形、课程有效、队伍有力、评价有爱、心灵有美”的“五有美育”新格局,推进美育高质量发展。
一、美育教学改革深化行动
一是夯实课程基础。全区所有中小学100%落实国家课程要求,并将美育纳入间断性测评,测评情况计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二是创新校本特色。 各校开发陶瓷艺术、丝绸之路主题、剪纸文化、陶笛韵律等175个特色艺术社团,覆盖全体学生,确保每人掌握1-2项艺术特长。三是推进跨学科融合。开展“红领巾”荒漠治理生态美育行动,融合德育与劳动教育;体育课上结合马头琴与跳绳(康四小);科技课程融入美术工艺,打造学生科技长廊;依托信息技术开设“云上美学”课程,视频号“音爱而生”点击量达3.7万次。
二、教师美育素养提升行动
一是引育并举强队伍。每年通过院校招聘、教师引进等多种形式,优选优聘美育教研员和美育教师,康巴什区现有美育教师162名,蓄足美育队伍“源头活水”。实施“暖心工程”解决教师后顾之忧。评选并邀请15名校外艺术名师进校授课。二是分层培养促成长。成立音乐、美术名师工作室及8个美育工作坊,培养骨干教师。实施“青蓝工程”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打造“专业+技术”创新型人才。
三、艺术实践活动普及行动
一是学校艺术社团扩面提质。联合校家社资源,深化“场馆+美育”功能,组织680名学生赴鄂尔多斯大剧院合唱展演,吸引1500名观众。举办“盛世回归”艺术作品展,展出学生作品235件。推动乌兰牧骑进校园、蓝境童声合唱团赴中央音乐学院演出,京剧学唱班与名家同台。二是学生艺术展演机制不断健全。规范开展面向人人的常态化、多样性、具有特色的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省、市、县级每年举办各类学生艺术展演,积极建设区域美育活动品牌。学校要结合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经典艺术品牌。
四、校园美育文化营造行动
一是创建特色校园美育文化。课前“同唱一首歌、同赏一幅画”,开展“班班有歌声”“个人画展”等活动,原创戏剧《青春》获各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二是传承传统文化。建设剪纸、书法、民乐工作坊,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未来学校开设非遗体验馆,第五小学篆刻社团让学生感悟方寸之美。
五、美育评价机制优化行动
改进学校美育评价机制。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探索开展多元化教育评价方式。构建“五维五环”评价体系,创新“区域搭台、学校抢单”激励机制,获评国家级美育示范校1所、自治区级示范校4所。第五小学戏剧《冰血长津湖》、舞蹈《马背少年》斩获全国展演一等奖。推行“人人可展示”的评价文化,设立“潜力新星奖”等激励学生自主成长。
六、乡村美育提质发展行动
探索建立区域优质美育资源共享机制。统筹建设线上美育资源库,推动跨校合作与专业培训;建立高校与中小学帮扶长效机制,多渠道搭建中小学生高水平同台展演平台。实施动态管理优化配置,设立优秀教师评选激励制度,提升全区美育质量。
七、美育智慧教育赋能行动
强化数字赋能新质美育发展。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广运用教育教学、展演展示、互动体验等优质美育数字资源。构建“智慧美育”平台,音乐教室配备智能音响,校园引入“有声画框”展示学生作品二维码。采用“线下+线上”双轨评价,打破时空限制,助力学生即时表达审美创意。
八、美育资源整合行动
共享美育公共文化资源。联合文旅、文博等社会资源,研发多元化美育课程。推动“教联体”建设,鼓励学校与文化艺术场馆、专业院团共建,形成“校内外协同、全员参与”的美育生态。
通过八大行动,康巴什区构建了“课程扎实、师资雄厚、活动丰富、文化浸润、评价科学、资源融通”的美育新格局,实现从“美育普及”到“美育提质”的跨越。未来,康巴什区将全力以赴推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健全体制机制,搭建美育平台,建强美育队伍,优化“课程+实践”体验,不断探索创新深化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有效途径,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美育,为全区学生提供有形、有效、有力、有感、有爱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