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馨教室”的定义:
一所学校,是由一个个班集体组成的,同理,也是由一间间教室组成的。每一间教室都是一所小学校,一个小社会。一所学校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间间教室的品质决定的,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终成就与品质,也取决于每一间教室里的故事与成就。
我们之所以说创建“温馨教室”而不是“温馨班级”,就是想强调教室是老师学生生命展开的一个场域——生活场、学习场、精神场和成长场。
“温馨教室”的内涵:
“温馨教室”主要从建设舒心宜人的物质环境、真诚和谐的班级人际环境、愉悦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健康向上的自身心理环境等四个方面进行建设,为学生构建“勤奋学习、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和谐家园。
一、 打造具有人文功能的物质环境
教室是一个缩微版的学校。老师同学应该在它的建设过程中,让它拥有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让它拥有自己的独特命名、象征标识、英雄与榜样,或者说,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形象符号系统。然后通过具象化的命名,把格式化的数字符号,转化为一种精神意向,赋予教室一种精神力量。因为比教室名字本身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名字的内涵能够不断被发掘,不断被赋予。
教室的物质环境建设,也要体现在教室的布置上。没有经过精心布置的教室,是缺少文化意蕴的。但也决不是说贴几幅字画就是班级文化。我们倡导装饰教室的最重要的内容应该是师生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生活过的照片,共同书写的文字,大家从稚嫩到成熟的艺术作品——甚至应该提倡宁可有不完美,也要让每一个孩子的作品上墙,因为这是“我们的”、“大家的”阵地。教室里的每一个空间都由师生共同创造,才能让每一个空间都成为师生共同穿越的一段生命旅程的见证。才能让学生在其中发现自己,认可自己。这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营造真诚和谐的人际环境
这里的人际关系主要指良好的教育教学关系,其中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及家校关系。我们注重建立“平等、公正、真诚、互动”的人际关系,力求营造“沟通协调讲诚信、人际交往见真情”的最佳状态。我们提倡师生共同制定规则一起来守护我们的“温馨教室”;聚集能量,让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站在同一战线上,共同感受“我们在一起”的力量;我们倡导志愿者文化,设计合理的班级管理岗位,遵循因需设岗、自主选岗、及时评岗、适时换岗的原则,让班级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孩子在民主自由的班级氛围中体悟自身的尊严和价值。
三、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倡导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知识、体验生活、进行创造的过程。我们注重建设“勤勉、笃学、活泼、宽松的教风学风;我们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能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不仅要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健康审美情趣和优秀人格品质的引导者;我们认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差异的人和能动的人,提倡要多一些赏识、赞美与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春天。
四、 建立健康向上的自身心理环境
我们倡导老师们要做有态度的陪伴者,给予学生深刻的教育爱。不仅关注学生的智力习惯,更关注情感培养;不仅关注学生的表面行为,更关注学生的内心所想,不仅关注学生的今天,更关注学生的未来。力求建立“自信、自尊、平和、达观”的健康人格,并鼓励每位教师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带领学生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