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连续5年对高考状元进行跟踪研究,发现在影响高考成功的20个因素中前六项分别是考场心态、考前心态、学习方法、学习基础、临场发挥、复习方法。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在高考中想要成功,知识基础固然重要,但临近和面对高考时,最重要的还是心态。今天,我们就从正确认识压力、积极思维和积极行动三个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希望良好心态可以陪伴大家积极备考。
一、正确认识压力,使其成为助力!
著名的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压力的增加学习效率也会增加,超过合理范围则压力越大效率越低。在高考来临之际,感受到适当的压力、焦虑等情绪都是正常的,也是必需的。
通过了解曲线,我们能看到压力对学习的积极意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发展规律,我们都渴望成为更好的自己,都渴望得到肯定。如果企图彻底消除焦虑反而会让我们更加焦虑。你越想摆脱它,它就越容易出现在你意识舞台的中央。
你可以给自己的压力值打个分,从0-10。比方你打8分,再问问自己降到几分可以接受?假设5分可以接受,你会发现只需要从8分降到5分就可以了,并非一定要降到0分才行,当发现任务没有那么难达成时,我们也会更有力量开始行动改变现状了。
所以,对于压力我们要坦然接受、正确认识,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调整,当我们尝试与它和平共处时,压力就会变成动力和助力!
二、积极思维——学会积极心理暗示
所谓积极的心理暗示就是用肯定语句描述自己想要的状态。
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丝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结论给我们提供了答案——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我们的大脑更善于接收图像性的刺激,不论这个图像前使用的肯定词还是否定词,这就提醒我们要让大脑多接收正向积极的画面。
积极暗示有以下注意事项:用肯定句式描述自己想要的状态;语句尽量简短有力;在睡前或醒后重复积极心理暗示;相信你正在说的话。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两匹狼,一匹代表善的白狼和一批代表恶的黑狼,它们之间进行着可怕的战斗,你会好奇哪匹狼会赢?答案是你喂养的那匹。
希望大家多练习积极心理暗示,在学习和考试中保持良好状态,在生活中用积极的处事态度和思维方式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生活也必然会越来越美好。
三、启动积极行为,增强学习掌控感。
1.整理学习环境。我们对于整洁的工作、生活环境是有需求的,收纳整理不仅是一个短暂的放松调整,还能使学习思路更清晰,进入状态也更快。建议大家在学习前用一点时间整理学习环境,把需要的学习用品准备好,把无关的干扰项收起来。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一两分钟的整理会让注意力更加集中,大大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
2.启动仪式很重要。考前复习内容很多,我们会在开始学习前因畏难情绪而无从下手,这也是正常现象。建议大家开始准备做一件事情时,不妨从一个所需时间不超过2分钟的低难度任务开始,这样可以减少开始行动前的心理负担。比如:你要复习一个章节的知识,不妨告诉自己“先打开课本翻出对应的笔记再说”;你有一篇800字的作文要写,不妨告诉自己“先列个框架再说”。这些简单的动作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大的负担,很容易上手,当你做起来了你也就进入状态了。
3.劳逸结合,情绪保养。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关注到,这段时间保持状态更重要。不论多忙也要偶尔留出一些时间做一些放松活动。适度运动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机能积极运转,还会增加体内多巴胺的分泌,利于积极情绪的产生;做一些擅长的喜欢的事情,可以让我们暂时忘掉苦恼,找到良好的状态;团结同学、与人交流、寻找支持可以加强安全感,你要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4.创造机会模拟考试。知识和答题策略方面提前练习的好处不用说大家也知道,其实心态调整方面也需要多加练习。条件反射的建立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每次模考尽量做好工具整理、答题策略、放松练习和积极暗示等工作,练得多了就熟悉了,熟悉了也就不怕了。上考场和平时做试卷练习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是换了一个时间,换了一个教室,有一个更安静舒适的环境而已。
有一句话说“想就是问题,做才是答案”。不管曾经的你是什么状态,现在请你行动起来吧,圆梦高考,绽放青春!祝福所有奋斗中的高三学子都能拥有一个满载收获与喜悦的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