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可以理解为自我控制,指对外界诱惑及自身行为习惯的一种控制。青少年缺乏自控力,有可能会形成不良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今天的《心语小课堂》就带你认识了解自控力,学习如何提升自控力。
一、认识自控力
通过一个著名的自控力实验—《棉花糖实验》来了解自控力及其重要性。
《棉花糖实验》内容一:该实验是斯坦福大学的沃尔特·米歇尔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设计并在600多名3-5岁儿童身上进行的简单实验,实验开始时每个孩子面前都摆着一块棉花糖,被告知可以马上吃掉这块棉花糖,或者等15分钟研究人员回来之后再吃,就能得到第二颗棉花糖。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想尽各种办法抵御诱惑,有的忍不住吃掉了棉花糖,有的则等来了双倍的甜蜜,大约1/3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等到了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研究表明,孩子在4岁左右,会发展出某种自控能力,揭示人们能够推迟享受的心理过程。
《棉花糖实验》内容二:在1988年的追踪调查中发现,当年能够等待更长时间的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现更为出色。1990年第二次跟踪结果显示,能够等待更长时间的孩子,SAT(美国考试)的成绩更为优秀。2011年,当初参加实验的孩子已经步入中年,他们接受了最新的大脑成像检查,结果发现早年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大脑前额叶相对更为发达和活跃,而这个区域负责着人类最高级的思考活动。可见,自控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如何提升自控力
策略名叫DATE(日期的意思。),它是由:1.Distract(转移法);2.Away(远离法);3.Transform(转换法);4.Encourage(激励法)四个单词的开头字母组成。
下面依次介绍这四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叫做“注意力转移法”(Distract)。面对手机想要玩游戏时,可以尝试一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听听音乐、健健身、写写字、画一画,还可以和爸爸妈妈做些亲子活动,做做家务、做些手工制作等等。做这些事情之前告诉自己“只要10分钟”,但事实上,很多事情只要开始做了,就不会只做10分钟。
第二个方法叫做“远离法”(Away)。如果看到手机还是控制不住的想要玩,那么索性把手机放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如果总是睡懒觉,可以把闹钟定好点以后放在伸手够不到的地方。还可以把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放在桌面上”,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锁在抽屉里”。
第三个方法叫做“转换法”(Transform)。将“我不要做什么”转换成“我想要做什么”。下面具体举几个例子。
1.我不要玩手机了→我想看看书、写写字;2.我不要睡懒觉→我要7点起床;3.我不要发脾气→我要和爸爸妈妈好好说话。
第四个方法叫做“激励法”(Encourage)。在便利贴上写上一段激励自己的话,把它贴在家中的镜子上、书桌旁、门上,时刻激励自己。
自控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抵制住身边的诱惑,成功吃到那“第二颗棉花糖”,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小主人。
本期嘉宾:顾娟,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第二附属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