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孩子上小学是非常重要的成长时刻,它标志着孩子从幼儿到少年的转变,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许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之前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些焦虑。孩子上课时注意力能不能集中呀?小学的老师是不是非常严格呀?孩子能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呀?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是家长焦虑的根源。
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当孩子面临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家长有些焦虑反应是正常的。但过度的焦虑,就会适得其反。因为家长的焦虑情绪会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有些孩子还在幼儿园大班时就会跟老师交流说不想上小学,因为每天放学回家还要写作业。孩子还没有迈进小学的大门,就对小学有了抵触的情绪,这对孩子未来的学业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家长千万不要过度焦虑,要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引导,让孩子对上小学充满期待。
如何帮助幼儿顺利地进行幼小衔接呢?
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生活起居都需要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照顾的小朋友,而是一名即将步入小学的小学生了。当孩子有了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意识之后,孩子在生活方面会变得更加的独立。
其次,要积极引导孩子对小学的向往。多带孩子去小学周边走走转转,看看小学明亮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多观察观察小学生脸上洋溢的快乐笑容。让孩子了解学习文化知识对于生活和成长的重要性。感受自己学到新知识的快乐等等来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
第三,要加强幼儿手部小肌肉的锻炼。升入小学后就会开始写字,如果手部小肌肉非常的灵活,孩子写字就会很工整。可以通过让孩子多玩一些乐高类的玩具加强手指的灵活性,平时在生活当中也尽量让孩子多动手多帮忙,为孩子的书写做准备。
第四,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小学的教学活动安排相比幼儿园的生活会非常的紧凑。需要孩子们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观念。良好的时间观念,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及时完成家庭作业,避免养成拖沓的习惯。建议家长为孩子制定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
第五,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许多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当中会漫无目的,玩到什么阶段也不会有明确的目标。到了大班阶段,就应该尽量让孩子根据自己预定的目标去游戏,如果家长参与到游戏当中可以提前制定一些任务,让孩子来完成。当孩子养成了很好的任务意识,他就会主动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把学习当作是自己的责任,而不会让老师或家长去催促学习。
第六,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有家长反映孩子经常不注意听别人说话,同样的事情总是需要和他反复多次的说。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家长在表达自己的意愿时不要过多重复,让孩子养成一种我没听清楚,一会儿还会告诉我一次的习惯。
第七,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研究显示,经常给孩子阅读书籍的家长,其孩子能在幼儿园表现出较强的阅读动机和较高的阅读成绩。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一定不会差。
本期嘉宾:辛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康巴什区第七幼儿园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