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域名: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政务 英文域名:jytyj.ordos.gov.cn

孩子拖延,父母该觉醒了

作者:贾威   来源:资助中心   发布时间:2020-02-26 20:34
  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人的“拖延症”都来自于父母的养育模式。今天《心语小课堂》就跟大家来聊一聊:孩子拖延,父母该怎么办?
  哪些教养模式容易养出“拖延症”的孩子呢?
  第一种,压制指责型。
  父母习惯性压制,经常性的纠错和指责,凡事都要求孩子必须按照他们的意愿来行事,事事都加以干涉,从旁纠正。这样的教养方式会让孩子在面对问题时形成习惯性后退、甚至放弃的行为模式,发展出拖延行为。这一类的拖延行为实质上是孩子在用拖延的方式来与父母的意志进行对抗。
  第二种,包办代替型。
  包办代替型的父母,对孩子往往过于溺爱。孩子的大小事务父母全包,一切家务都与孩子无关,孩子只需要学习即可。这样单调无奈的生活模式也会促发拖延行为的发生。这一类的拖延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人际关系。甚至会延伸到将来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育中。
  拖延行为的背后,是孩子在向父母表达:“我想做自己”“我不想被控制”“我想活的丰富点”......不管是哪一类的心理诉求,都与家长的不当教养方式有关,所以,家长教养方式的改变有助于孩子克服拖延行为。
  改变方法:
  1.第三法
  亲子之间在某一问题上有分歧时,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听父母的,孩子输,孩子不满意—第一法;
  听孩子的,父母输,父母不满意—第二法;
  双方协商,达成共识,双赢—第三法。
  当亲子间面临一个双方都有明确需求的冲突时,父母要与孩子一起寻找能令双方都接受的解决方案。特别提醒家长要抱持着积极倾听,坦诚表达,不贬低任何解决方案的态度。让孩子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这样的决策才更有执行力,也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
  2.时间管理
  拖延从根本上来说不能简单归结为时间管理问题,但掌握一定的时间管理技能,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克服和改变拖延现象。所以,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学习时间管理技能,督促、协助孩子管理好时间,以此促进拖延现象的改善。
  3.自我反思
  家长要反观自身,您是不是爱拖延的人呢?如果是,那么请您率先做出改变。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您的改变会影响孩子的改变。
  发现孩子有拖延现象时,家长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会让拖延现象更加严重。家长需要做的是,与孩子一起探索拖延行为背后的原因,认清自己,做好调整。同时反观家庭教养模式及自我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只有家长做出改变,孩子才会有所改变。
  本期嘉宾:康巴什区第一中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徐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