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智),扶志(智)先通语”--这是语言文字工作助力国家精准脱贫攻坚工程的重要原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的重点要求。为了做好推普脱贫攻坚工作,杭锦旗积极行动,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019年5月10日-12日,杭锦旗亿利东方学校越海峰、白色登、高志强等老师一行深入独贵塔拉镇隆茂营、永兴村、二圪蛋湾等村,入村入户开展推普扶贫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发放“推广普通话”宣传资料、面对面授课等方式,向农村贫困户宣传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在深入农牧民家庭做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时,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感受颇深地对老师们说:“你们教我们说普通话这件事太有用了,你们要是能早点来就更好了!”
原来,地处沙漠边缘的隆茂营村位置偏僻,十几年前,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这里的农民跟外界接触的机会很少,讲话方言特别严重。
后来,亿利资源投资为这里修通了马路,建起了蔬菜大棚基地和养殖基地,为他们提供了致富的便利条件。农民们满心欢喜,各家各户都承包了蔬菜大棚或养殖场。
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路修通了,蔬菜和牛羊也养起来了,在联系销路的时候却出了问题。镇里帮助引进的外地厂商到了村里,村里人很多是文盲,年轻的村民基本都外出打工,剩余的包括村长在内的所有人都不会讲普通话,厂商听不懂方言,难以沟通,应季的蔬菜不能及时上市出售,只能烂在地里,也有从其他方式联系到的厂商,通过电话联系,更多是话还没说完就被挂掉了电话。就这样,很多农户错失了致富的良机,甚至还遭受了损失。本来贫困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于是,大家认识到:要想致富,光有公路不行,还得学会普通话,这样才能抓住更多的机会。
就在杭锦旗汉语委办工作人员去的前几天,这位老大爷为了联系一位北京的厂商,还专门让读大学的孙子请假回来当了一回“翻译”。
现在,村民们一方面跟着电视、广播学习普通话,另一方面,也常常让学校的小学生们当起了普通话的小老师!连村里的老人们也把“阳婆”改成了“太阳”,“面壳子”改成了“面包车”等等。
隆茂营村的村民王三明因为家中地少,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一家四口人的生计,王三明在与杭锦旗汉语委办工作人员培训交流时深情地说,他几年前在山东托亲戚介绍,做了一段时间的木工工作,但是因为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有限,严重影响着他与别人的交流,让他吃了很多亏。今年,他又准备出去打工挣些钱,所以,他很想学会普通话。于是,杭锦旗汉语委办的推普员为他发放了教材,并且经常到他家进行教学,互相加了微信,通过语音进行复习指导。如今,王三明通过四个月的学习,基本能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了。
今后,杭锦旗汉语委办还将充分利用学校这个平台,通过“小手紧紧拉住大手”的方式把普通话带回家庭、带进社会,让更多的人掌握普通话。要高度重视并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组织好广大农牧民讲普通话、用规范字,营造“人人都讲普通话、人人会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力争将推普脱贫工作落到实处,使普通话成为贫困群众走出去、富起来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