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域名: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政务 英文域名:jytyj.ordos.gov.cn

行走的思政课:让教育有“知”有“味”更有吸引力

作者:吕京   来源:宣传教育科   发布时间:2023-06-29 09:03
  6月13日,在鄂托克前旗内蒙古城川干部学院,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李春晖校长执讲的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的“行走的思政课”正在绘声绘色的讲解中。讲授过程中,不时有学生和李教授互动,“‘三千孤儿入内蒙’发生在哪一年?”“草原额吉都贵玛19岁就收养28名上海孤儿是怎么做到的?真是了不起!”
  这是鄂尔多斯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的一幕。这学期,全市师生走进城川干部学院,走进革命纪念馆、恩格贝,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中心……在行走中上起了思政课。
  今年4月,鄂尔多斯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鄂尔多斯市全面推进“行走的思政课”工作实施方案》。6月13日,鄂尔多斯市“行走的思政课”部署推进会暨市级精品路线启动仪式在鄂托克前旗内蒙古城川干部学院举办。
  “全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和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行走的思政课”为抓手,积极探索“大思政课”建设的有效路径,推动全市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局长万世斌说。
  走出校门 让思政教育“动”起来“活”起来
  立德树人,思政领航,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然而,吸引力不足、感染力不强等问题,也是思政课长期以来存在的“通病”。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们经过多方调研,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期望什么,开始探索趣味性强、互动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希望用丰富而鲜活的事实和案例启发和引导学生,让思政课有声有色,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张燕说。调研中大家发现,学生并非不喜欢思政课,而是不需要枯燥、照本宣科、毫无感情的思政课。让学生们走出学校大门,在行走中自主探索、追寻、感悟,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鄂尔多斯的前世今生,实地感受革命志士的豪情壮志,以及建党百年来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及鄂尔多斯市发生的巨大变化。
  为了重新构建一个思政教育“大格局”,鄂尔多斯市将思政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以区域资源为保障和依托,因地制宜设计开发了18条市级精品路线,实施“传承红色基因”行、“生态文明建设”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行、“美丽家乡建设”行、“科学知识博览”行、“身边榜样学习”行、思政教师“体验交流”行等7大行走课程。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旗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让思政教育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沉浸体验 让思政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时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行走的思政课,以独特的方式陶冶情操、润泽心灵。6月8日上午,迎着朝阳,达拉特旗第六中学的孩子们从学校出发,伴歌而行,走进了库布齐沙漠腹地的“大课堂”,开启“沙漠探索之旅”,起伏的沙梁上留下了坚实的脚步,兴奋的笑脸点亮了整个沙漠。


  穿沙之旅后,老师和孩子们来到了沙漠绿洲之地­——恩格贝沙漠科学馆。
  “在这里,大家看到了植被试验的成效,看到了沙漠生态农业的探索和科技应用的成果。同学们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沙粒,领略微观的科学世界,通过沙画机器人的实地观察,领略人工智能的魅力。”达拉特旗第六中学教师王桂梅说。
  “在恩格贝沙漠生态农业科技展示中心,我们参观了168种热带特有植物,亲自体验了种植多肉和西瓜,感觉可不容易了。”达拉特旗第六中学初一七班学生段轶哲说。
  这次别开生面且鲜活接地气的思政课,让师生在体验中了解家乡文化,懂得保护生态环境,感受新时代的伟大成就。这样丰富的实践让思政课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触手可及,让学生边走边学,边学边思,引导他们“知行合一、以知促行”。
  群策群力 让思政教育进一步接地气、冒热气
  6月17日,鄂尔多斯市蒙古族学校组织团员、少先队员等50余名师生走进鄂尔多斯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中心,开启了“行走的思政课”。
  “课上,薛老师带着我们参观了展馆里的各种展品,带领我们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文化地标打卡活动,我们都特别喜欢。”鄂尔多斯市蒙古族学校六年级四班学生哈斯巴根说。

  “沿着红色记忆,用脚步、用镜头去追寻鄂尔多斯民族团结历史的足迹,引领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感悟民族团结的珍贵,引导学生大力弘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维护者。”鄂尔多斯市蒙古族学校教师薛志芬说。

  不仅如此,鄂尔多斯市革命历史博物馆、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馆、鄂尔多斯市气象防灾减灾科普馆、鄂尔多斯市环保教育基地、中国民航科普教育基地、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等相关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也积极参与到“行走的思政课”场域中,思政课堂的“半径”持续扩大。把思政课直接“搬进”文博场馆、革命旧址、街头巷尾,让思政教育进一步接地气、冒热气。
  “要把思政小课堂跟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才能把思政课讲得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让广大学生愿意听、主动学。”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德育科科长辛曦丽表示,今年,鄂尔多斯市利用清明、国家安全教育日、“五一”“六一”等时间节点,分学段开展了清明祭扫、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红色讲解、职业体验等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自主策划了“传承红色基因行”“美丽家乡建设行”等专题活动,邀请鄂尔多斯市“治沙女杰”殷玉珍,“牧区大寨”乌审召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宝日勒岱等劳模带队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在行走中增强能力素养,感悟榜样力量。

  鄂尔多斯市将继续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以“行走暖城感党恩,思政育人跟党走”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努力做出特色、形成品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鄂尔多斯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