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是实现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的基本路径。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也将“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作为建设体育强国的指导思想,并在重大工程专栏设立相应的项目。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意味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两大民生工程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相互渗透、互为一体;全民健身要以全民健康为目标和指向,全民健康要以全民健身为重要途径和手段,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既是新时代我国全民健身工作的新起点,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及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对全民健身提出的新要求。
一、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要破除认识障碍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要贯彻和落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大卫生观,并将这一理念统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相关政策制定实施
全过程。从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控的角度出发,始终以人民的健康需求为中心,必须严格遵照“以体为先和体卫融合”原则,不论是需求侧还是供给侧,都要以提升国民健康为目标,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把全民健身作为健康促进的主流手段,共同提升国民身体健康、道德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运动促进健康工作要求全人群、全生命周期覆盖,涉及领域众多,绝非体育部门一家所能完成,要协同相关部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调动各方资源,形成推进全民健身工作的合力。
二、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同样面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要求打破体育、卫生、医疗等部门界限和行业壁垒,形成合纵连横、协同创新和跨域治理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当前,我国的健康工作主要由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承担,体育与卫生健康部门联动的“体卫融合”机制尚不完善。全民健身工作主要以增强国民体质和普及运动项目为目标,卫生健康领域对全民健身的引领作用还须进一步提升。尽管提出了全民健身的“大群体”推进策略,但缺乏部门间深层次的协调。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多元主体参与运动促进健康工作的动力,破除制约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要加强法治保障
要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密织法律之网、强化法治之力。要把依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在多领域、多层次、多要素的深度融合,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立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政策法规,发挥政策法规的权威性、稳定性、强制性作用,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要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这为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指明了具体的实践方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提出: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方舱医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用广场舞、太极拳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乐观心态及必胜信心;在各地的新冠肺炎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中,中医医生们教授患者练习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助力患者康复,成为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实践证明,“体卫融合”在守护人类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重要任务。“体卫融合”不仅可以在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提升民众免疫力以及化解新冠肺炎疫情次生灾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且还为实现体育产业和健康产业跨界融合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新机遇。通过激发疫情期间居民居家健身的热情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新认识,进行“体卫融合”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可满足并创造消费需求,催生相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新投资新供给,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拓展就业渠道。此外,“体卫融合”还是解决因体力活动不足而诱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治疗的最经济、最绿色且效果显著的方式。构建体系完整、紧密协作、科学精准、运行高效的“体卫融合”卫生健康治理体系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