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包括哪些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号、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
二、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非常广泛,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产经营等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平等原则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相互之间在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他们的合法权益也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立法规范民事法律关系的逻辑起点。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自愿原则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自愿原则,也叫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民事主体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自愿从事民事活动,按照自己的意思自主决定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及其设立、变更和终止,自觉承受相应的法律后果。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公平原则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要秉持公平理念,公正、平允、合理地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诚信原则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7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诚信原则,是指所有民事主体在从事任何民事活动,包括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时,都应该秉持诚实、善意,不欺不诈,言行一致,信守诺言。诚信原则作为民法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被称为民法的“帝王条款”。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8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不得违反各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个概念构成的,要求民事主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循社会主体成员所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绿色原则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9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原则体现了新发展理念,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
九、胎儿能继承遗产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6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设立了胎儿利益保护特别制度,规定涉及财产继承时,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有继承遗产的资格和权利,但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自始不存在。
十、胎儿能接受赠与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6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胎儿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涉及接受赠与时,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有权利接受赠与。也就是说,在胎儿出生前,如果有人对其作出赠与,该项赠与有效,胎儿可以保有其赠与利益。但是,胎儿在接受赠与后,如果娩出时为死体的,则该赠与无效,应当将财产返还赠与人。
十一、怎么判断未成年人是否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为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部分独立地,或者说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随着社会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现在的未成年人越来越聪明,心智成熟得越来越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十二、八周岁的未成年人能用压岁钱买玩具吗?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从事与自己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活动,比如去超市购买价值较小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做任何事,例如花光自己甚至家人的钱去打赏主播、私自拿家里的大额钱款去购买网络游戏装备等,此类行为就必须经过家长同意或者追认才能发生效力。
十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能协商确定监护人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33条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承担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随着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完善了监护制度,规定成年人可在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时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
十四、村民委员会能够作为民事主体对外签订合同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1条第1款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资格,可以从事为履行职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动。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各地有不少村子引入公司运营机制,建立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资格,可以从事为履行职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动。
十五、自然人享有哪些民事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9条规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第110条第1款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第113条规定,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十六、个人信息是否受到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十七、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征地时是否应给予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7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相关机关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不动产进行征收或征用,但是应当给予不动产权利人公平、合理的补偿。
十八、法律保护网络虚拟财产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27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财产的特性,其被侵犯时依法应当受到保护。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游戏日渐盛行。网络游戏账号、网络游戏装备等也在玩家的时间、精力、金钱投入上有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具备了财产属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受法律平等保护。当民事主体所有的数据、网络虚拟财产遭到非法侵犯时,法律同样提供保护。
十九、什么是不可抗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0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独立于人的行为之外,并且不受当事人的意思所支配的现象,包括地震、海啸等自然现象以及战争等社会现象。在法律上,不可抗力通常属于法定的免责事由,产生行为人被免责的法律后果。
二十、因见义勇为而受伤的,由谁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3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保护见义勇为的行为,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且侵权人逃逸,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二十一、出手救人给受助人造成损害的,是否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为匡正社会风气,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二十二、通常情况下,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几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8条第1款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交易方式和类型也在不断创新,一般诉讼时效期间由原来的两年延长为三年,可以更好地保护权利人的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二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调整的范围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05条规定,物权编调整的范围是因物的归属和利用产生的民事关系。
二十四、物权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平等保护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07条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对物权实行平等保护,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主体的平等地位,促进公平竞争,可以有效地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秩序,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制保障。
二十五、物权的公式方法有哪些?
登记和交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08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二十六、房屋买卖必须依法登记才生效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09条第1款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房屋作为不动产,在进行买卖时经依法登记才能取得房屋的所有权,未经登记不发生所有权变动的效力。